讓我們進入狀態
大衛·梅爾(David Meier)
TMMK前團隊組長
我們的日本培訓師每三個月輪換一次,工廠里有數百名培訓師。等我們與他們磨合并使他們變得更像美國人時,公司又會派遣新的培訓師來進一步打造我們,但是他們都是不同的。
后來我了解到,他們大多數是在公司工作15~20年的團隊班長,技術非常熟練且知識淵博。同樣地,這里也是他們成為團隊組長的證明之地,所以你可以說,我們的成功的確是他們獲得晉升的關鍵。因此,他們對我們非常嚴格。
一些培訓師,例如高橋先生,經驗更豐富,擔任團隊組長已有一段時間。我很確定他們是晉升為工長的候選人——這對他們來說是上一個層級。我發現他們更加以人為本,并且在領導力方面分享了很多好的建議。
2.2 艱難的學習
我與培訓師的關系并不只是點頭和微笑。培訓師要求我們非常努力地工作,而且非常嚴厲。而19歲的我,可能會有些固執和不服輸的牛脾氣。
例如,我們有一個作業是在儀表板的背面安裝螺栓,將線束固定在適當的位置,這是使用氣動螺栓槍作業的,我們必須施加約10磅的壓力才能安裝每個螺栓。由于面板相當寬,該標準作業要求作業員用右手安裝一半螺栓,而用左手安裝另一半。
我對此作業真的很擅長——我可以在60秒內完成,這比平均速度快。但是我已經學會了只用右手做這一切,我的想法是:“我可以做到,別管我!我不需要用左手。此外,我覺得自己無法做到像用右手那樣用左手控制那把氣動螺栓槍。”
因此,有一天,我的培訓師突然將我帶離生產線,要求我放下右手。他說:“只能用左手練習,請不要說話。”然后他沒有任何解釋就離開了。那時候我有些困惑,因為我真的覺得我光用右手就能做的比預期要好。
好吧,我還年輕,偶爾會表現出帶有諷刺和挖苦的個性,所以我依照他的要求做了,但是我一直都很不高興。他為什么要讓我這樣做呢?我想:“我符合了所有標準作業的要求,為什么還要這樣挑剔我呢?”
但是,該作業標準的確說明,我應該使用雙手進行作業。
終于,我的培訓師回來了,要求我解釋為什么必須用雙手。他問,“你明白為什么了嗎?”他等著看我如何回應。
我反駁道:“因為你這么說的”。
他說:“不,這樣的作業標準是有理由的。”
然后他要求我用右手演示該作業,在某一瞬間,當我吃力地向左轉時,他說,“停在那兒,維持30秒鐘的壓力。”我的身體處于彎曲姿勢(根據評級,在人體工程學上不安全),肩膀完全被拉伸,但我堅持住了。
他說:“現在,你每天只是這樣做10次,你可以很熟練,但是每天十次只是練習。”他對我變得有點嚴厲,“但是你每天可以這么做100次嗎?你可以在量產的情況下每天做540次嗎?”
他繼續說道:“我在救你的肩膀,理由是安全,如果我不進行干預,你可能會傷到自己的肩膀。因此,我正在挽救你的肩膀,你應該感謝我。”
我輕聲地說,“好吧,我明白了,你是對的。”
他說:“這是第一課,你知道第二課嗎?”
我問:“第二課是什么?”
他回答說:“有一天當你成為團隊領導者,你將必須面對像你一樣抵制改變的人。”
不用說,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課!
隨著TMMK的發展,以及在豐田方式下變得更加自立自足,我們看到培訓師對我們的約束力越來越小,如今,像高橋先生和本田先生般的培訓師越來越少。這正是原本應該發生的事情,但我開始懷念那些早期的日本培訓師。
回想起來,當時我還很年輕、很幼稚,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完全理解培訓師所提供觀點的程度。高橋先生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很高的期望,有時候這對于19歲的孩子來說是令人生畏的,但是如果當時我知道他和其他培訓師所擁有的無價知識,我就會投入更多的時間,問更深層次的問題。即使在今天,我依然祈望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和一些過去的日本培訓師相處,我還有很多要問的與要去看的事情。
圖書:THE TOYOTA ENGAGEMENT EQUATION
作者: TRACEY RICHARDSON
ERNIE RICHARDSON
翻譯僅供交流,尊重版權,轉載請標明出處